今年6月白宮宣布以經濟掛帥的新以巴和平計畫,就在計畫宣布的前一週,巴勒斯坦人民博物館(Museum of the Palestinian People (MPP))悄悄地在華盛頓特區盛大開幕。創辦人Bshara Nassar視該館為「災難日」(Nakba Day)紀念館,悼念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獨立後,幾十萬被迫趕出家園而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。然而,這座博物館並非紀實地回溯歷史,而是從藝術與文化角度,帶領觀眾了解巴勒斯坦的故事。
在美國講述巴勒斯坦的故事有多難?事實上建館之路走得並不容易。這座博物館早在2015年成立,僅以「移動博物館」的概念運行,期間在美國50多處辦過展覽。館長Bshara Nassar生於巴勒斯坦伯利恆(Bethlehem),在2011年搬到華盛頓後,開始以行動支持母國的文化歷史,他表示:「在華盛頓,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聽到巴勒斯坦的聲音。長久以來,我們的故事是被人訴說的,而那些說故事的人在我們身上強加了太多負面的刻板印象。」
這座博物館是繼美國巴勒斯坦博物館(Palestine Museum US,2018年成立),第二座蒐藏與展示巴勒斯坦文化與歷史的機構。當地中東機構的藝術文化總監Lyne Sneige給予正面回應:「在這裡將巴勒斯坦的故事介紹給當地觀眾是非常重要的事,不僅是歷史還有人與其文化。我們的命運操控在這個城市的許多人手中。現在是時候開始為自身命運努力,寫下我們自己的歷史。」